就在本月,富邦投信申請了MSCI ACWI IMI 精選未來車30指數資格認可,未來將有機會發行該檔ETF。其實就在今年二月,國泰投信也申請了ICE FactSet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資格認可,而元大投信也早在2019年7月申請通過了另一檔ICE FactSet的全球智能車指數,然目前台灣市場上尚無電動車主題的ETF,僅有元大投信所發行的ETN—元大電動車N(020022)。隨著Tesla近年來爆炸性的成長,掀起這波電動車熱潮,美國的電動車ETF近一年皆呈現爆發性的漲幅,價格與單位數都是。台灣目前還在觀望階段,而透過資格認可的通過,未來將有機會帶動電動車ETF的發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搶先認識這四檔電動車相關指數,並看到他們之間的差異,為未來投資評估做個熱身吧!
四檔指數大車拼
ETF的精神,主要就是專注在他所追蹤的指數。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電動車相關的ETF,但各家投信已紛紛送出電動車相關指數的資格審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未來有機會發行ETF的指數吧!
在這裡,我們特別整理了四檔指數的編製規則,製成大表分享給大家。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已發行ETN的臺灣指數公司特選台灣電動車指數投資區域focus在台灣外,其他家指數都曝險於全球市場。首先,就讓我們先看到這檔以台灣為主的電動車指數,從編製規則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檔指數是台灣指數公司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合作的,主要專注在汽車生產方面。另外,該指數主要連結商品為ETN,故成分股可以僅有10-20檔。
接下來,讓我們看到另外3檔未來有可能發行ETF的新秀! 綜觀來說,這三檔指數主要都曝險於全球市場,且全部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簡單來說就是市值加權,但將不流通股份也考慮進去),成分股的部分皆落在30檔。
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差異呢? 在此我們總結幾個我們認為的主要差異供大家參考。
1. 富邦與MSCI合作的電動車指數,主要採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找出電動車相關產業公司,未來車相關詞彙會隨著時代演進而改變。另外,相較於其他指數,這檔指數還包含了現代的共享經濟與新的運輸方式等主題。
2.國泰與ICE合作的電動車指數為三檔裡客製化程度最高的指數,主要以FactSet的RBICS level6作為電動車產業分類依據,每個項目的營收門檻皆不相同 (詳如主要投資項目括號的部分)。 其中規模門檻(10億美元)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規模太小的公司一定進不來。
3.元大與ICE合作的電動車指數採用兩階段判定電動車相關產業,先以RBICS的分類選定產業,再以自訂智能車相關詞彙的方式,透過FactSet的供應鏈資料庫及文件搜尋資料庫進行詞彙比對,以詞彙相關數量多寡決定與電動車產業相關程度。詞彙庫的部份也會與時俱進。
簡單來說,國泰與ICE合作的指數採取相對傳統的細目產業分類法,再透過營收門檻的調整設計,篩選出電動車相關成分股。元大與ICE合作的指數則是一半一半,先產用傳統的細目分類選出特定產業,再以智能車相關詞彙的方式,以計算文件中相關詞彙出現的次數為基礎決定真正符合的公司,有點類人工智慧的概念。而富邦與MSCI合作的指數則是採用最先進的NLP技術,定義好主題後透過大量文章自動抓出該產業的關鍵字彙,再與公司文件做分析,以兩階段TF-IDF演算法過濾真正關鍵字並做比對,最後再透過營收及傳統產業分類的方式評估,篩選出相關性最高的公司。傳統分類方式與AI技術誰好誰壞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定論,主要還是看在這樣的方式篩選出的成分股是否符合我們的投資需求。整體而言,MSCI指數所包含的概念最廣,應該最能夠彰顯未來電動車產業的趨勢。而元大與ICE合作的指數因有子產業家數限制的關係,較不容易產生子產業過度集中的現象。
指數 | MSCI 精選未來車30指數 | ICE FactSet 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 | ICE FactSet 全球智能車指數 | 臺灣指數公司 特選臺灣電動車指數 |
商品 | 目前無 (富邦,2021/4) | 目前無 (國泰,2021/2) | 目前無 (元大,2019/7) | 元大電動車N (ETN) |
投資區域 | 全球 | 全球 | 全球 | 臺灣 |
產業篩選標準 | 利用NLP找出目標產業相關的公司 | 以FactSet的供應鏈資料庫為基礎,找出相關產業的公司 | 以FactSet的供應鏈資料庫為基礎,找出相關產業的公司 | 與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合作,以供應鏈角度切入,篩選出電動車產業相關公司 |
主要投資項目 | 1. 電化學儲能技術 2.生產用於製造電池的金屬的礦業公司 3.自動駕駛汽車及相關技術 4.電動汽車以及電動汽車零部件和材料 5.新的運輸方式,客運和貨運,包括電力車輛,自動駕駛汽車 6.共享出行(共享經濟) | 1.自動駕駛及電動車研發生產(50%) 2.車用電池生產(5%) 3.自動駕駛及電動車整合技術(50%) 4.自動駕駛技術(40%) 5.車用電池零件供應(25%) | 1.汽車零件 2.汽車材料 3.汽車軟體科技 4.汽車硬體科技 | 1.整車廠中,組裝純電動汽機車的公司方納入 2.一階供應商:零組件直接交貨整車廠,具系統/次系統整合能力,與整車廠關係密切 3.二階供應商:交貨給一階供應商,或替一階供應商代工 |
指數母體 | MSCI ACWI IMI Future Mobility Index | 股票 / ADRs / GDRs | 股票 / ADRs / GDRs | 台灣上市上櫃股票 |
主要篩選條件 | 1.規模: 大於200M 2.流動性: 近三個月年化成交值(ATV)大於125M 排序: 依照自由流通市值由高到低排序,選取前30 | 1.規模: 自由流通市值>1B 2.流動性:近三個月ADTV>10M 3.產業: 根據RBICS分類選取相關公司 4.排序:依照自由流通市值由高到低排序,選取前30名 | 1.規模: 自由流通市值>500M 2.流動性:近三個ADTV>2M 3.產業:根據RBICS分類選取相關公司 4.確認相關公司: 依據供應鏈資料庫及FactSet文件搜尋資料庫與關鍵字彙比對決定相關程度 5.排序:每個主題項目中分別選取相關程度最高的前10名為成分股 | 1.產業:車輛中心最新提供之上市、上櫃電動車供應商名單中,屬電動汽機車之「整車廠」或「一階供應商」即納入;若電動汽機車之「二階供應商」產品關鍵字含「電池」、「正極」、「負極」亦納入。 2.流動性:審核前 12 個月的期間中,至少有 8 個月自由流通週轉率達 3% 3.排除:指數授權客戶(元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因法規限制等不可買賣的股票,以及近期有累計虧損 4.當然成分股:原始市值 100 億元以上,且前一年度電動汽機車營收超過 50%的整車廠。 5.合格股票 (當然成分股以外):最近期經會計師查核或核閱之財務報告無虧損,或最近期雖有虧損但無累計虧損者。 6.排序: 自由流通市值由大到小排序,選取前20名。(當然成分股不可超過10檔) |
加權方式 | 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 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 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 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
成分股檔數 | 30 | 30 | 30-40 | 10-20 |
權重上限 | 個股20% / 前五大65% | 個股15% / 前五大65% | 個股8% | 個股15% |
成分股調整頻率 | 每年兩次(5月/11月) | 每年兩次(4月/10月) | 每年一次(3月) | 每年兩次 (6月/12月) |
績效表現怎麼樣?
在年初至今報酬部分,受惠於台股市場表現相對優於其他市場的關係,以台灣市場為主的電動車指數確實優於其他三檔曝險在全球的指數。 而在另外三檔中,元大ICE優於MSCI富邦優於國泰ICE。
若將時間拉長到一年來看,我們會發現,國泰ICE表現最佳,但很有可能是高度客製化的結果,表現outperform最多的時候剛好就落在今年1-2月之間。
這些電動車指數都投資了哪些公司?
在曝險於全球的這三檔指數中,由於目前皆無ETF的產生,加上ICE官網並沒有揭露成分股資訊,所以我們暫時拿不到相關資料。倒是MSCI的這檔精選未來車30指數有公佈前十大成分股,讓我們一起來看到有哪些公司入選! 在下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前十大成分股占了超過70%的權重,整體曝險主要以大家所熟悉的TESLA為大宗,占比高達12.2%。另外,美國區域曝險也將近7成。
在台灣電動車指數部分,先前提到這檔指數是台灣指數公司與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所合作,從編製規則可以清楚看到,篩選出的成分股將以汽車廠及其供應鏈為主,前10大成分股名單如下。
以上就是台灣未來有機會發行的電動車ETF預先與大家做個分享,大家對於電動車主題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
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所有回測為歷史資料模擬之結果,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