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5/5),一檔寫下台灣資產管理市場新頁的商品正式掛牌 ─ 00980A 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 ETF,這是台灣第一檔主動式ETF,帶領台灣正式進入「主動選股」的ETF新時代。
那麼,什麼是主動式ETF?它與我們熟悉的被動式ETF有什麼不同?對於投資人來說又有什麼意義?今天,我們將一起來一探究竟!
一、什麼是主動式ETF?打破你對ETF的既有印象
ETF(Exchange-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過去在台灣主要都是被動式:它們追蹤一個特定指數(如台灣50、S&P500、高股息指數等等),基金經理人不進行主觀判斷,而是照著指數買進持股,重點是「成本低、透明度高」。
主動式ETF則不同,雖然一樣在交易所掛牌、可以像股票一樣買賣,但投資決策由基金經理人主導,不追蹤特定指數,而是根據研究與判斷主動挑選標的,力圖打敗市場。
換句話說,主動式ETF結合了:
- ETF 的便利性與流動性
- 主動選股/選債的靈活操作空間
某種曾度上來說,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可在股票市場買賣的共同基金,但畢竟還是ETF,所以保有完整的資訊揭露,透明度高。
其實,這在美國市場早已是風行的趨勢,如ARK公司Cathie Wood旗下的ETF,就是典型主動式ETF代表作。而00980A,則是台灣的第一步。
二、00980A 是怎樣的主動式ETF?
作為台灣市場首檔主動式ETF,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00980A)的上市自然吸引了眾多目光。此檔ETF於2025年5月5日正式掛牌交易,然而,首日表現卻未能如部分市場人士預期般表現亮眼。00980A在掛牌首日即遭遇賣壓,盤中一度下探至9.82元 ,終場收在9.9元,跌破了10元的發行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低接買盤 ,這意味著部分投資人認為初始的下跌是逢低布局的機會,並對基金經理人的選股策略抱有信心。當日成交量接近4萬張 ,顯示投資人對這項新產品仍抱持著一定的關注度。
回過頭來說,這檔ETF的投資策略是什麼?下圖為野村投信官網公布的本檔ETF投資策略。是不是有種看完後好像有點懂了但要深入分析卻又似乎什麼都不太清楚地感覺?沒錯!有別於被動式ETF,主動式ETF的投資人其實沒有辦法確切了解主動式ETF的投資策略,就像共同基金一樣,完全仰賴基金經理人的判斷。因此,對於主動型ETF的選擇,觀察基金經理人過往的績效表現,以及經理公司旗下的基金績效,或許是一個切入點。

從野村官網中我們可以發現到,這檔主動式ETF過去約有60%曝險在大型股,中型股次之,小型股曝險最少。另外,在產業權重部分,則以電子產業為主體,曝險超過五成。不過,由於是主動式ETF的關係,這些都會隨著經理人的操作而有所變化。受惠於ETF的公開透明,投資人可以透過官網的揭露,了解每日的持倉變化。

三、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的關鍵差異
主動式ETF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追求超越市場平均回報的潛力 。透過基金經理人的專業選股和擇時操作,主動式ETF有機會在多變的市場中抓住投資機會,為投資人創造更高的價值。然而,這種潛力也伴隨著較高的管理費用 。聘請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和研究團隊需要成本,這些成本最終會反映在ETF的管理費用上。因此,投資人需要評估,是否相信基金經理人的能力能夠帶來足夠的超額回報,以抵銷較高的費用率。
以下為主動是ETF與被動式ETF的關鍵比較:
被動式ETF | 主動式ETF | |
管理方式 | 追蹤特定市場指數 | 由基金經理人或團隊主動管理 |
投資目標 | 複製指數表現 | 超越基準指數或達成特定投資目標 |
管理費用 | 通常較低,反映較少的管理成本 | 一般較高,因需支付經理人研究和操作費用 |
透明度 | 持股通常根據追蹤指數而為人所知 | 在台灣需每日開盤前揭露完整持股組合 |
潛在報酬 | 預期與指數報酬相近 | 有機會獲得較高報酬(Alpha),但也可能表現不佳 |
依賴經理人能力 | 低 | 高,績效直接取決於經理人的決策 |
從上表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最關鍵的差異,就是主動式ETF的績效取取決於經理人的決策能力。
四、主動選股的魅力何在?探索主動式ETF的潛在優勢
主動式ETF的核心魅力在於主動選股的策略 。相較於被動式ETF只能按照指數成分進行投資,主動式ETF的基金經理人可以更靈活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判斷,主動調整投資組合,例如在看好某個產業時增加相關個股的配置,或者在預期市場風險升高時減持高風險資產。
這種主動性也使得主動式ETF有機會發掘被市場低估的潛力公司或掌握新興的投資趨勢,這些機會可能無法在追蹤傳統指數的被動式ETF中充分體現 。此外,主動式ETF還可以根據特定的投資策略或主題進行選股,例如價值投資、成長投資或是特定產業的投資,提供投資人更多樣化的選擇。
可以說,主動式ETF為那些希望透過專業管理來追求更高回報,同時又偏好ETF的交易便利性和透明度的投資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它的出現,也可能促進台灣ETF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未來有望看到更多不同投資策略和主題的主動式ETF問世 。
五、投資前停看聽:你需要考慮的風險
儘管主動式ETF具有其潛在的優勢,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前,也必須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風險 。最主要的風險在於基金的績效高度依賴基金經理人的能力 。如果經理人的投資判斷失誤,或者操作策略未能適應市場變化,那麼主動式ETF的表現可能會不如預期,甚至可能跑輸被動式ETF。
下圖是過去五年美國市場被動式ETF(VOO)與最紅的主動式ETF(ARKK)績效表現,給各位讀者做個參考。

其次,主動式ETF的管理費用通常較高 。較高的費用會直接影響投資人的實際回報,尤其是在基金表現不佳的情況下,費用的影響會更加明顯。因此,投資人需要仔細評估基金經理人的過往績效和投資理念,判斷其是否值得付出較高的管理成本 。
此外,即使主動式ETF每日揭露持股,但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要完全理解基金經理人的選股邏輯和操作意圖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且,過往的績效並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主動式ETF並非台灣首創,它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發展多年,尤其是在美國市場 。數據顯示,全球主動式ETF的資產規模在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這表明,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接受並青睞這種結合了主動管理和ETF優勢的投資工具。台灣在此時推出首檔主動式ETF,也正是順應了這股國際趨勢,標誌著台灣ETF市場向更加多元化和成熟的方向發展 。
台灣首檔主動式ETF的推出,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投資選擇。它結合了主動管理的潛在超額報酬與ETF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然而,投資主動式ETF也需要考慮較高的管理費用以及基金經理人選股能力所帶來的風險。
主動式ETF適合你嗎?這取決於你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基金經理人專業能力的信任程度。如果你希望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並且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和較高的費用,那麼主動式ETF或許可以成為你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但如果你更偏好簡單、低成本的投資方式,或者對主動選股的風險持謹慎態度,那麼被動式ETF可能仍然是更適合你的選擇。